加國的學前教育

談衛那 報導

 

蒙特梭利在加國

2003.4月

 

近年來加國學前教育的 < 蒙特梭利教學法 >似乎非常的熱門, 許多的教育機構都長期在辦師資培訓的課程, 而且師資外銷, 進入亞洲及歐美市場, 相信關心教育的父母都略有所聞; 七十年代在台灣就有人從歐洲學成回台灣推廣之; 現在中國大陸也掀起了推展蒙氏教學法的熱潮

蒙氏教學法究竟對學前教育的孩子有甚麼樣的影響力呢? 美國教育家說:

當代討論學前教育的問題, 如果沒有論及蒙特梭利的教育體系, 便不能算完全; 德國教育家們一至的認為:

在教育史上像蒙氏教育這般舉目眾知 的教育理論, 除了蒙氏別無他選

許多的國家設有蒙氏協會和蒙氏教師培訓機構; 現已有110 多個國家在進行推廣完全和不完全的蒙特梭利教學; 尤其近年來; 此教學法已不僅限於學前教育的幼兒園 托兒所中運用; 而向中小學伸展 , 促使普及化的走向平民化, 由私立向公立學校擴展; 如美國在過去20年將蒙氏教育作為實驗教育模式, 納入許多公立學校的教育中

蒙台梭利教育是以孩子為中心; 教師通過對他們深入的了解, 進而尊重其人格尊嚴和成長的過程. 並從促進兒童身心發育, 與智慧發展去設計教學. 為孩子的一生, 培養自主 獨立 與自我持續學習與工作的習慣; 奠定生活 智慧與品格的良好基礎

蒙氏教學最大的特色與福祿貝爾教學法有所不同; 在蒙氏教學的教室中沒有玩具, 只有教具.

教師使用蒙氏的生活 感官 數學 語言 科學 文化......特製作的 各類教具教學, 蒙氏教具每一種只有一樣, 借以 培養忍耐與等待; 經過等待的歷程, 他會更加珍惜這個機會; 練習操作時更認真; 並且在旁等待的時候, 他會經過觀察, 與學習尊重別人; 進而避免錯誤; 被人尊重

蒙氏每一種教具可以完成多種教學的目的; 例如: 讓孩子抓彩珠, 不但能培養孩子的抓與握的能力; 而且提供豐富的視覺 聽覺 觸覺的刺激. 在玩的過程中還能不斷的創造出新的方法, 培養了豐富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蒙氏的教育原則

 

1. 以兒童學習的性向為主: 為孩子打照一個能以他們為中心的學習環境

2. 充份的提供教具: 運用教具啟發智慧與激發潛能

3. 不 " 教 " 的教育: 屬反傳統 反對填鴨式的教育, 主張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亮麗且豐富的教具, 由兒童主動的去接觸 研究 發現

4. 教師居於協助與啟發引導的地位: 兒童是教育的主體, 要他們動腦筋 讓他們主動去嘗試錯誤進而逐漸得到能力

5. 父母與家庭才是真正學習的關鍵: 教育不僅限於學校, 家庭與社會環境, 處處是教育的場所.尤其強調親子一同學習成長

結 論

蒙氏教育乃是具有生命力的教育, 蒙氏著作已有37個國家翻譯; 在世界上已 有很大的影響力; 連加拿大也不例外; 蒙氏教學的師資培訓有一定的素質與要求, 我的朋友趙老師曾經過教育培訓十個月後成了蒙特梭利教學的老師; 我特別與她相約; 準備去觀摩蒙氏的教學法; 之後, 我會向大家作詳實的報導 ; 在未報導之前; 我希望您能借此機會聯讀幾封< 幼教薪傳>, 藉機認識台灣早年的開放教育 ( 現在已將幼教薪傳~ 根的教育37 封信全部上傳在網頁中了, 敬請分享吧! )

 

 

 

蒙氏教學參觀記

談衛那 報導

 

2003年4月15日中午, 赴趙老師的約, 我請外子開車載我從南邊的列治文市趕到溫哥華去看溫哥華蒙台梭利教學 ; 這小型的學園名稱是: < Renfrew Heights Montessori Preschool> ; 獨門獨院的座落在一個高坡上. 據趙老師說本園辦學的理念與精神是依據荷蘭蒙特梭利總部, 由孫女主持的AMI 屬於世界上最傳統 最完全 最正宗的蒙氏教學

我準時的12:15分到達; 一進門來, 三五個幼兒正各自繼續各人的午餐; 這些孩子都是上午留下來的全日托 孩子.

趙老師引我介紹了她的伊朗 伙伴莎畢得小姐; 這屬幼兒活動的學習場所只有兩位老師, 她們是同期學蒙氏教學法的同學, 所以在觀念上很容易溝通一致, 能夠有良好的搭配與默契 ; 這一週下午輪到莎畢得小姐上課, 趙老師輔助; 幫忙觀察紀錄; 處理意外事件; 或是協同分組引導; 維持教室的秩序等等......

瀏覽全室,哇! 整個場地是開放式 的; 沿著牆壁四週的每一個矮架上, 安置排列的都是蒙氏各式各類的教具,而不是玩具,例如:

配合培養獨立生活的學習: 應生活上的需要, 有扣鈕扣 拉拉鍊 綁鞋帶 按按扣...... 等各種< 學習盤 >

配合東西方不同的餐具運用: 有學習用筷子 刀叉 杯碟...... 可親自操作的真實 < 配套用具>

備有認識大小 重量 體積 的 <比較教具>

有立體 形狀 長短 色彩 高低 可操作比較的教具

有數字卡 與數字片 的 < 練習數字盤 >

有各式的穿珠 < 學習盤 >

有用針線縫的鈕扣及< 碎布籃 >

有植物 種子 花朵的 < 觀察台 >

有讓幼兒學習清洗杯碟的< 水槽以及洗手台>< 鏡子 > 可以照見自己的面貌

有讓幼兒隨時需要吃小點心的 <交流座>

有認識自己國家的 < 地球儀 >, 加拿大崁板 各國各省的 < 國旗 > < 省旗 >

< 開放式的書架 > 供幼兒自由閱讀

有各類培養獨立 自主 耐心能力的精心 < 組合器物 >

有用耳機學習傾聽音樂家樂曲的 < 音響 >

有......

這些經過組合設計過的教具, 每種只有一套, 想學的可以在旁邊觀看學習, 要等他學完了才能換別人學或是練習又或是操作

整個活動室的桌椅不是全部排列在一起的; 而是分散在不同的空間 ; 不過看得出來它是經過規畫後固定的不同排列組合; 有的是要單獨學習的; 有的是兩人合作的; 有的是四個桌子並在一起, 可以合作也能各自學習的 , 除此之外, 還有教師開放式的預備 觀察區, 有如開放式的廚房.

室中留有一大片鋪了地毯的空間; 地毯上畫有橢圓形的白線條, 我起初不明白它的用意何在?

12:30分, 孩子們都到齊了, 下午班幼兒比較少, 只有十三個幼兒, 大部份來自亞洲地區的幼兒; 上午班有二十來個, 均收兩歲半到五歲之間的幼兒; 但見每個孩子自然的從架上拿到自己想學的學習盤; 各自開始找座位自學起來,這時我看見:

有幼兒獨自在排數字片

有的孩子用植物拼圖來認識 樹 根 莖 葉子的部位與構造

有的大膽的, 乾淨利落有條不紊的用特製的水彩顏料畫出他們心目中的彩色世界

有的在用各種動物的模型積木在建構想像的世界

有的在植物觀察臺前觀察並輕聲細語的討論植物的生長

不可思議的是竟有幼兒用真的針在學習縫紐扣; 一針上, 一針下的不耽心孩子會戳到別人; 也不考慮會扎到自己, 我還是首次看到有如此的場景; 更令您吃驚的是拿針的孩子還只是三歲左右的幼兒, 可見得平日老師一對一的引導與讓幼兒親手操作是多麼的重要了

從幼兒選擇的不同學習項目; 老師可以了解幼兒學習的需求與發展快慢或有何困阻? 或了解每個孩子的性向! 這時老師扮演的是怎樣的角色呢?

當幼兒們各取所需的在座位上開始學習時, 我看見莎畢得小姐在個別引導一個較大的幼兒學習用不同圖形片來畫出幾何圖案來; 我離他們約一公尺, 完全聽不見老師的輕聲細語; 只見幼兒經過了嘗試錯誤的過程而獲得了學習的成果

當老師引導一人學習之後, 回頭發現那位剛從台灣回來還不會怎樣說英語的幼兒, 對原有的環境已有種生疏 膽怯之感; 有不知所從之態, 缺乏自主與自信的畏縮神情, 促使莎畢得小姐過去輔助她找到一樣適合她學習的教具; 這個教具是讓幼兒用小量匙將盒裡的綠豆一匙一匙的舀到另一個標有界線的杯裡去

老師讓她試著打開裝了綠豆的塑膠盒子, 這孩子一無信心的打不開來, 一副委屈的神情; 老師安撫了她, 並慢動作的做正確的示範, 讓她模仿,耐心的 一直等到她能打開為止, 然後又教她如何用小量匙一匙匙的將綠豆舀到有界線的量杯裡去, 看看盒裡還有沒有綠豆; 這個學習的過程完全表現出老師的引導手法與蒙氏教學法的精神, 我越加 發現這個教具的意義與價值了; 使我聯想起愚公移山的意義與這個搬綠豆的操作正有著異曲同工的寓意與妙趣哩!

在幼兒學習過程中, 老師並不需要集體的傳授; 只需要個別引導如何使用這套教具; 引導一個幼兒學會之後, 幼兒與幼兒之間, 自然會相互的學習; 接著我發現有兩個幼兒拿來一塊拜墊毯子, 鋪在地毯上, 他們從架上拿下加國的大拼圖, 我總以為他們只是跟一般人一樣是在玩拼圖而已; 未料一位幼兒模仿老師引導她的過程在引導她的同伴認識各省的名稱; 旁邊有其他幼兒也有興趣在看與聽, 我看了非常希奇; 覺得這麼小就能有耐性的學習這麼深廣的內容; 關心到自己的國家與土地......不多久, 他們又拿下加國各省的旗子來一一的與地圖上的旗子對照學習, 他們學習的過程非常的自然, 我忍不住的為她們攝下了紀錄; 真是太棒了!

我發現有一個座位是留給幼兒聽音樂用的; 桌上立著莫扎特的像, 一個幼兒過來戴上耳機來聽, 似乎有了困難, 主動去請老師過來, 老師耐心的給與及時的引導用法, 幼兒馬上就進入音樂的境地裡而不會干擾到其他的幼兒

最讓我感動的是整個活動場地都被這十三位幼兒不停的變換流動的運用著, 而一點都沒有凌亂的感覺; 兩個半小時裡, 每一個人從那裡拿的< 學習盤 >?學習完畢一定會放回原處去, < 物歸原位 >是蒙氏教學重要的特色; <生活習慣的培養 > 更是一大特色; 每個幼兒離開座位時一定會將椅子放進桌子裡, 已養成將桌子清理得乾乾淨淨的好習慣; 凡掉在地上的雜物用具( 一般都不會掉在地上, 因為有引導過, 又有盛物的盤子)也會主動的撿起來; 所以, 全場一直是保持著整齊清爽; 隨時可以流動到其它的空桌子上去學習新的 <主題學習盤 >

讓我感覺很新鮮的是老師課前就準備了一些小點心與果汁放在一個角落裡, 可以任由孩子自取自由飲用; 而不是大家一起吃點心; 在自取點心時可與其他的幼兒交流, 一次只有兩個位子相對; 其他有需要的人想來參與就要先耐心的在旁, 邊等 邊聽 邊學了.

總之, 我感覺孩子們無時無刻不在變化著學習的內容; 有的孩子在全程的學習過程中, 可以自我學習到五 六種的主題; 他可以學了拼圖又學數數的練習; 又學......他可以一個人學, 也可以結伴來學習; 最後我發現幼兒大部份都從座位轉移到空間較大的 地毯上來; 二三人一組已習慣的拿小拜毯鋪在地毯上, 作各種的活動; 我看見老師用許多蔬菜圖片卡與三位幼兒在觀察並相互分享各種青菜,認識它的名稱, 以及成長過程,與不同的特徵, 進而用抽生字片的方式來對應正確的蔬菜; 整個學習的歷程, 由老師帶動學習到最後的自我學習的識字活動, 是既有效果, 又有方法來完成識字的練習.

我也看到 有的在計數; 有的在討論拼圖; 而我感到驚訝不已的是那一對在學習加國各省圖形以及認識各省旗子的兩個幼兒, 始終未改變他們的位置與伙伴; 竟然能學習這麼長的時間而見他們在津津樂道的互動著; 真令我嘆為觀止

有的孩子特別喜歡寫字或是做紙上的學習單; 我看見一個小男孩特別喜歡一個人做學習單, 他每次做完一張 熟練的將它放進個人的資料夾裡去, 每人都有一個資料夾專門存放自己的作業 學習單 以及用顏料塗鴉的圖畫勞作等等

趙老師一直站在預備觀察區眼觀四處, 耳聽八方的處理突發事件, 並隨時在做活動的紀錄; 此時她特別提醒我注意看: 有幾個孩子在地毯的橢圓形線上行走; 看似既簡單又普通, 但是這是蒙氏教學最大的特色, 善為運用橢圓的形狀與線條讓幼兒能得到身心的平衡狀態, 走在橢圓的線上, 不會離開橢線, 孩子的平衡感就得到了訓練; 我想: 難道這簡單的一個橢圓, 只有這個用途了嗎? 不然!

趙老師題醒幼兒2:00點到了; 孩子一個個收拾好手邊的東西, 將椅子都安放妥當後, 都陸續的在橢圓形裡坐著等待, 此刻我感覺這些孩子似乎都回歸到一個蛋裡去! 啊! 這不等於是孩子一個個的回到源頭, 正是合而歸一的概念嘛? 猶如撒出去的一粒粒珠子, 這時都自然的串回到原來的線上來. 不! 還有一位戴眼鏡的小男孩沒有歸到源頭來, 他為甚麼不來? 老師為何沒喊他過來? 我好奇的過去看他在做甚麼? 原來他正在專心一意的要完成他未完成的剪貼工作, 他似乎得到了一份尊重.

這時候趙老師尊重他的忙碌, 相信他雖在做手工, 耳朵仍是隨時注意著老師與同學的話語的; 直到他真正完成了手中的工作, 他才安心的回歸橢圓裡去吃水果並與大家一同說說話, 唱唱歌; 此刻趙老師才向小朋友介紹我的光臨, 小朋友自然的了解我是與趙老師一樣來自台灣, 並且讓小朋友拿出地球儀來找到台灣, 並唱一首歡迎歌, 接著是觀察討論並 分享一個圓圓的哈蜜瓜; 和半個小木瓜; 讓小朋友數數看一共有幾個人? 提醒到大人與客人也要有一份, 並討論應該分成幾等份? 如何切才能各人吃到一份......趙老師就在這樣自自然然的與幼兒互動著, 直到品嘗了水果 後, 留下的木瓜與哈蜜瓜的種子, 老師也不放過隨機引導, 引起孩子們帶回家去種在土裡的興趣.....

就這樣三點到了! 家長陸續的將帶著種子的 孩子接回家; 回家前的所有穿衣服 戴帽子 換出外的鞋子, 背上小包包的行為動作都讓幼兒自己處理, 自己動手; 看得出來孩子們熟 練的動作, 獨立 自主的良好生活習慣 早已訓練成熟了!

以上的一切都是我當日親眼的所見所聞! 供您參考

現在由我提出幾個問題; 讓我們一同來思考:

1. 您喜歡蒙氏教學法嗎? 您對這樣的教學法有甚麼不同的意見與想法?

2. 您現在的教學比較偏向哪一種教學法呢?

3. 您是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獨立的能力的?

4. 您所知道的蒙氏教學法與我所報導的, 有何相同與不同的地方呢?

5. 您認為甚麼樣的教學才是最完美的教學呢?

 

請依據以上的五個問題作深度的思考, 並留下您不同的想法與做法, 或補充我的疏失; 讓我們在網上的交流道上交流吧!

請將您的思考或心得Mail過來互相交流 吧!

我們的 E-Mail 地址是

venus7411@hotmail.com

 

 

加拿大的 Day Care

談衛那 報導

 

加拿大的DAY CARE 類似台灣越來越興盛的小學生課後輔導班; 又稱為安親班. 所不同的是這裡的Day- Care 另有托兒中心的意思, 方便上班的父母和讀上下午班的兒童托兒, 在中心裡受到安全上的照顧; 有的專收小學生, 有的收兩歲半以上的全天幼兒, 他們均屬於私立的, 卻往往租借教堂活動場所或是學校教室作為孩子們繼續學習安親的場所

雖然有這樣的設施, 不過在加拿大卻沒有那麼的興盛; 主要是加國的父母本身懂得兒童教育的重要; 並且加國的法律規定不能把孩子放在家裡不照顧, 自己出外或去上班; 所以很多父母親寧願放棄工作; 回到家庭照顧孩子; 而移民在加國的父母因為語言的隔核, 能找到一份有固定薪水的工作不簡單; 以致其中的一位必需做空中飛人, 另一半留在加國全心照顧孩子; 所以需要DAY CARE 的孩子似乎比較少

猶記得六七 年前, 我的長子大成帶著一家四口來到加國與 我們團聚; 那時他們尚未辦移民就先來了加國, 準備在加國辦移民的手續.

這時候我的長孫冠達在台灣剛從幼稚園大班畢業, 理應要上加拿大的小學一年級; 未料因為他們沒有身份

所以孩子不能就讀加國的學校, 連私立的也不行; 這下可麻煩了; 孩子到了該上學的年齡而沒有學校進怎麼辦? 我們四處打聽有甚麼管道可以通融? 結果確信在別處有的管道在加拿大是行不通的; 最後, 有朋友建議暫時去上Day Care吧!

我的孫子只好先進了附設在小學中的Day Care, 我們期望他能藉每天下午的兩個半小時, 先把語言在無形中學會吧!

但是Day Care 畢竟不是學校, 孩子沒有學籍; 怎樣才能接上學校的系統呢? 漸漸的知道唯有一個管道是可行的, 那就是孩子的父母如果是來加國屬學生的身份, 在加國正式立案的學校讀書, 修學位或是學語言, 他們的子女才有資格上小學 , 這才逼得我兒子非去一所私立高中註了冊, 繳上昂貴的學費, 才讓我的孫子進了正式的學校系統裡去, 而我兒子卻是用昂貴的, 與留學生同等的學費, 才讓我的孫子進了加國的小學, 父子均學到了基本的語言, 讓大成交到一些朋友, 同時也認識了加拿大這個國家; 直到我兒拿到了居民的身份, 才離開學校.

我孫子上的Day Care 是屬於開放式的; 與學校教室的型式相類似, 場地比較大一點, 是外來有執照的老師租學校的一間活動教室開辦的 ,看不出老師要教他們甚麼? 幾乎是給與學習環境 全無壓力的任由兒童自我學習, 總之, 我的孫子在這個學習環境中, 為進加國的小學, 先上Day Care 有一個適應與緩衝的學習機會; 我想這也是不錯的一條路啊!

後來, 我有一些朋有利用寒暑假其間, 帶著孩子來加國上Day Care 學英文, 孩子與孩子之間的自然互動, 自然學習到加國的語言與學習到加國人的生活習慣與語言 態度, 學費每個月三百加幣左右, 有心的父母又有經濟能力的父母何樂不為呢?!

 

請回目錄
竷炙k, 有心的父母又有經濟能力的父母何樂不為呢?!

 

請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