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 到美東訪問中文教育 談衛那 著
出發前的感謝 自從成立V.愛的兒文教諮詢服務中心以來, 在溫哥華已經與文化中心合辦過許多場的師資培訓課程; 深感自己的生命有了意義與價值 ; 心中渴望能夠將自己儲存的一些經驗薪火相傳給需要的年輕人; 我更希望能有機會跨出自己的腳步去認識世界各地的老師們, 與他們交流, 並認識在海外的中文教育; 然而這些年來, 我未曾與留學海外的同學及親友們聯繫, 如何能使自己跨出去呢? 有一天, 我竟接到一個學生楊麗璿從底特律打來的電話, 心中欣喜不已, 她是我在教書生涯中最得意的一個門生, 我曾在我的著作< 愛心箭 >書中寫過一篇< 三個蛋的故事>, 曾描述過她的童年,她現在在底特律 留學已結婚生子, 她想盡方法打聽到我的電話, 為了她的孩子教育的問題找到我, 我為此激動不已; 電話中向她傾訴我內心的苦悶與渴望, 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有機會到各地去看看; 麗璿當時在密西根州立大學修自然科學教育博士 , 她被我的心音 所感動, 主動說要幫我與當地的中文學會聯絡, 看看是否有機會到底特律去訪問, 這是我從事教育工作以來第一次受到學生的窩心回饋, 得到了關心與幫助 就是麗璿這根有心的針, 為我穿出了一根線, 使我與密西根的中文學會會長段文琪校長~ 連上了線; 她得到了我V.愛的兒文教諮詢服務中心的服務簡介資訊之後, 將我的資料傳給了紐澤西的美西中文學會; 以及住在紐約的全美中文聯合會的會長徐烈鈞; 接著機會來了; 段校長傳給我一份通知: 1998年美東的教育年會要在紐澤西召開, 有專長的中文老師可以報名參加, 做學術專題報告; 巧的是我與溫哥華的一位中文楊老師不約而同的報名參加了, 準備要講的主題竟然是同一個< 舉一反三的文字教學> 後來我們商量的結果, 讓她講上半部<象形的文字教學>; 我講下半部, <抽象的文字教學>; 美東之行就這麼成了定案
第一站 紐約三日的巡禮
生命再次的起飛了 在各方的聯絡與安排之下;紐約之行終於成行了,一甲子的歲月裡,從未敢有此奢望到世界最大的都市去巡禮; 最主要是我又不是留學生; 過去的老朋友們雖然有的到美國去完成夢想, 卻因自己一向疏懶於繼續聯絡而早已斷了音訊, 所以我的紐約之行, 完全是上天刻意為我牽出來的一條因緣線啊! 我的學生楊麗璿在底特律; 但從溫哥華到底特律沒有直飛的飛機, 我必須到多倫多或是紐約轉機, 幾經聯絡與考慮還是決定藉此機會先到紐約比較合宜; 因為我更重要的是要去紐澤西參加美東的中文年會; 在年會上我要即時做<中國文字教學>的研究與心得報告; 本應與楊老師同行的; 他卻準備先到華盛頓看朋友, 所以不同路; 我只好單槍匹馬的到舉世聞名堪稱世界之最的大都市紐約去; 心中原應提心吊膽;因為自己的信仰與一股無悔的使命感, 促使我勇往直前, 就是掉進了茫茫大海也在所不惜了呀! 1998年母親節的前一天; 我開始了紐約之行; 預備先作三天的訪問與巡禮. 一到紐約; 溫哥華朋友詹志龍先生的公子媳婦已在機場久候了; 我心中感到無比的溫暖與感謝這一對年輕小夫妻, 願意接待我這個遠道來的陌生客人; 並計劃要在他家打擾三天, 之後才再轉飛機到底特律去做中文教育訪問與交流;主要是想利用這三天,先來認識並親身體驗一下嚮往已久的紐約人文與多元; 雖然在這之前我已與外子參加過旅行團走馬看花的到過美東遊覽; 哪只能說先對美東一帶探探路; 瀏覽大家嚮往已久的名勝之地與世界最有名的紐約博物館等地方;藉此已初淺的瀏覽過美東一帶的文明; 享受了沿路的物質奢華; 看過了美國的外表卻無法深入去認識多元的內涵與豐富的教育文化; 所以這次的紐約之行; 我要去結交朋友 認識海外的華人在紐約是如何過競爭的生活? 認識中文教育如何在西方生根? 我知道這條路旅行社是很難滿足我需求的, 只有自己設法創造機會來走出這個管道 ; 我個人認為這才是比較能適合我的方式
法拉勝的友情 小詹與摩尼卡 這對年輕的夫婦, 住在法拉盛附近的皇后區 ,法拉盛是紐約中國人出入最多的地方;我發現小詹是一個非常有實力又有活力的青年人;我對他的了解與認識先是從他父母口中與觀賞過他們在紐約別開生面的結婚錄影而認識了他們; 多少有點不客觀與疏遠; 今日與小詹真正初次見面相會在紐約; 小詹在最繁華的曼哈頓區的一個法國里昂銀行做理財的工作;幾次交流談心相處下來; 讓我深深感覺他確實是紐約的一流精英份子; 從他身上讓我察覺到要想生存在這樣一個形形色色的大都會裡的年輕人; 非以他的為人處世為榜樣不可; 他動作幹練 ,步筏穩健,反應敏捷, 思想純正; 最難得的是從他們兩小口身上我嗅到的是中國文化固有的氣息;言談間時時流露出的是中國文化人特有的道統思想; 嗅不到一點商業大都市裡被沾染的市檜之氣; 完全感受不到年輕人在言行舉止間常流露出來的那種浮誇不實; 純然的以真誠待人, 知書達理的應對; 完全出乎我意料與想像; 首先我被這對小夫妻展現在我面前的知 情 意所傾倒; 心中一直覺得能認識他們是多麼的幸運; 卻又很納悶他們的這股待人接物的禮節是教出來的呢? 還是受到過純然的中國文化洗禮? 聽小詹的父母說過他們當年在台灣做生意非常忙碌; 將兩個子女從小就離家寄讀在菲律賓的親戚家求學; 父母要他們學習過獨立的生活; 當初對中國文化並未深入的涉獵; 尤其是嬌小貼心的摩尼卡是一個越南華裔; 他的做人處世卻是那樣的溫文典雅; 是一個懂得進退與守份的女子; 把家理得一塵不染有條不紊; 結婚六年還沒孩子竟跟我女兒一樣; 要知道紐約人跟台北人沒兩樣, 人人都匆忙; 但是他們雖然活在如此一個繁忙的大都市裡;他們仍給我做了三天最妥貼又緊密的安排與響導 他們倆兒首先幫我找 到了已近十年未見面, 從北京到紐約正在修學位的姪女與姪女婿; 一同過了一個溫馨又別開生面的母親節; 請來了一屋子的朋友; 請有經驗的長輩以及摩尼卡的父母一同來做了許多美味可口的素食佳餚; 給大家享用, 連全美聯合中文學會的會長徐烈鈞夫婦剛渡完假回來也被邀約, 從老遠的上 州趕來一同歡度母親節; 這一切都是這對夫婦為我事先默默的安排, 想給我一個驚喜讓我不會感覺陌生; 尤其那晚不但認識了許多他們的年輕朋友; 也認識了摩尼卡的父母; 了他們從越南逃亡到美國來的九死一生的斑斑血淚史; 摩尼卡的母親竟然是紐約中文學校的資深老師; 活潑開朗, 一見如故, 很快彼此就產生了磁力互相吸引住了 接著小詹陪我與姪女在紐約曼哈頓區的最有名的歌劇院觀賞了一場一年都下不了台的歌舞劇場; 這應是大都會裡的精華與特色了; 雖然紐約似乎看不見披有美國式自己的傳統文化; 卻讓我感受到紐約處處是胸懷寬大能融百川的多元文化的奇花異果; 大地之母; 更是世界文化匯聚的鑽石; 開展出來的芬芳更是屬新穎的創造思考人的天堂, 難怪會有如此多的人, 一生都在追求卓越, 以紐約做標竿; 嚮往能到紐約大都會去學習, 有企圖心的父母都含莘茹苦的用盡一生的辛苦積蓄作教育上的投資; 確實有點道理; 然而你如果深入思考之後, 你或許又會覺得東方的人很可能不了解這個國家多麼需要大量吸取優秀的創意人才; 來增高加強它的世界之最的影響力呀! 然而近幾十年來, 往往出國留學的東方知識份子; 均從學院的管道中移植至此; 大部份的東方人未能理解西方人的特色與潛力; 以至於許多的人到紐約來撈金, 卻在茫茫的人海中浮沉; 終究迷失了方向 的東方人卻大有人在呀! 歸根結底, 讓我們來試著思考其中的因果; 很可能東方的教育造就了一批批欠缺創意又屬於垂直思考; 習慣用左腦學習, 只重視書本知識與高標準的成績, 且會考試的一批讀書人, 到了紐約; 遺憾的是他們往往只能拿獎學金走順境; 卻欠缺膽識與創造的能力去突破困境與開創自己的未來; 畏懼勇敢的走出一條自我的道路 如今想來; 這都是因為缺乏右腦創造思考的能力訓練; 也就是說在東方只看重傳統的左腦學習; 在逐漸僵化了的教育體制之下陶成; 有創意的孩子在傳統教育的體制之下不會有好成績,好機會;得不到像樣的學歷與分數, 比較不容易有機會出國去接觸不同的西方世界; 尤其是到紐約這樣一個大都會人才集集的區域; 要想力爭上游, 要不是受過<全人教育>懂得<全腦開發>; 會用左右腦相輔相承的活出自我; 是很容易被紐約這樣一個一切講求效率與實利的區域所淘汰 , 給現實吞食了的呀
無頭Venus的警覺與震撼 大家都看過北京人在紐約的連續劇吧! 劇中一開頭大意說: 紐約是某些人的天堂; 也是某些人的地獄. 在小詹上班的法國銀行辦公大樓下面;我發現有一個無頭的Venus 石雕; 我曾在法國巴黎博物館看見過斷臂Venus石雕; 以及博物館一進門的 <無頭女神> 像木雕的石雕像; 而這石雕應屬綜合體的再創作吧!? 我與姪女談豐留連在那座雕塑前沉思徘徊攝影留念;過去只將這類雕塑當著藝術精品來欣賞;但很少去關懷藝術家賦予的內涵與生命; 為什麼要刻個無頭Venus呢?為什麼一路上有這麼多不朽的藝術精品建築雕像呢? 為什麼他們要選這樣一個作品放在這樣一個繁華又屬於遙控世界金融的街角呢? 尤其是無頭與失之交臂的女神, 立在大樓下有何寓意呢?是否希望Venus無言的立在人前, 給世人一些頓悟與警惕呢? 雖然就近的帝國大廈正迎接我們的仰望與鳥瞰; 而卻因為看過又踏上過芝加哥的最高摩天樓頂; 就遠遠的巡禮了一番後; 不想再花時間上去了; 彷彿看見那兩座坐落在華爾街畔, 不可一世的世貿大樓傲然的駐立在紐約的Hudson出海口; 自信的向世界各方注目; 不時的向自由女神默默相視, 打著訊息; 紐約! 這個引世人追往未來創造奇蹟的勝地; 對我而言是遙不可及高不可攀的都市了吧! 直到今日, 我仍忘不了的是那座無頭斷臂的維納斯石雕; 當年的藝術家將此石雕安置在這個法國銀行門口; 究竟有著怎樣的一個 動機與寓意呢? 我重複的沉思與聯想; 直到現在; 我無法向你表達我的想像與給你一定的答案, 我願意將這個問題丟給讀者們; 請你們一同來試著詮釋一下他意味著什麼吧!?
佛堂裡的動人故事 母親節在小詹的家庭聚會中, 來了一群東方的年輕人;令我驚訝萬分; 在我想像的空間裡對西方人以及在海外成長的中國人, 一直有一種改變不了的印象; 總覺得會比台灣或大陸來的孩子欠缺中國文化的深度, 因為必然會被西方給同化了; 所以他們必定會像西方人一樣的浮淺; 這是我個人心中一直存在內心的偏見與自以為是的錯覺 可是, 當我見到這群年輕人, 以及接觸了這個曾四代同堂的李氏家族; 聽過了他們的移民奮鬥的故事之後; 震撼於他們當年放棄自己老家的土地與龐大產業, 舉目無親的移植到語言不通的 陌生的紐約來, 落地生根力求生存; 他們靠著什麼力量肯放棄自己的家鄉來到這樣一個人口稠密商業繁榮的土地上來呢?一個個幼小的孩子在美國成長受教育, 但是這對夫婦究竟靠怎樣虔誠的信仰在支持著他們; 讓他們有力量與智慧度過那艱難困苦的年年月月呢? 如今李氏家族的兒女成行; 也有了曾孫兒, 孩子們竟然個個保有中國文化, 散發的是知書達理的文化氣質, 確實令我驚訝萬分; 更不可思議的是在那狹小又陳舊的家中, 曾撫慰過無數的異鄉遊子們的心田; 能即時給予他們一個家的溫暖的不是凡間俗子; 而是因為有一個精神的堡壘與支柱~ 小佛堂守在家中; 時時給予生命的能量與本體的源頭概念, 給與不時充電的機會; 與文化的薰陶......啊! 這時我懂了! 那無頭神像又重回腦海; 正無言的啟示著我; 居住在如此繁華又多元的時代與土地上; 人類最大的迷失就是忘了自己的源頭; 忘了冥冥中的原創者啊!忘了自己從哪裡來? 當我感受了這四代家族移民海外的真實生活; 幾十年來<佛堂> 仍是那麼小,< 兒女們> 卻成為一棵棵的大樹; < 家>已是如此的<老>, 裡面卻充滿了大愛的精神與生生不息的光輝; 這是我去紐約所看到的一個大家庭的真實體悟; 五年過去了; 現在回想起來, 仍是如此的鮮活與感動.
|
@ 註: 此文還沒上傳到網頁上, 讓紐約的朋友<先讀為快>僅用此文向在紐約的朋友們致以最大的謝意與敬意! 並請摩尼卡帶回我對大家的思念! 謝謝! 談衛那叩 |
|
|
第四站在長島 長島之夜 慈濟人在國外 與長島中文學校年會談 在林老師家與老師們座談 一份愛的禮物 |
第五站在紐約 於南威中文學校 於北威中文學校 傾聽家長的心聲 訪問上洲會長的家 參觀西點軍校 與清揚老友見面的感思 道友的言行在海外 感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