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什麽?
編序
E-d1
資 源 篇
天涯何處有“資源”?
一篇作品的完成,不可能字字都是創新,就算完全是自己設想的,但是,設想的源流,很可能還是來自於某人傳遞給你的經驗或觀念,所以……
凡是從事寫作的人,往往有一種觀念,總以爲創作就是要創新;所謂創新,就是全文都得是自己的創意,不可抄襲別人的作品,也不得參考別人的資料,如果真是如此,我們每個人就不必閱讀書本了,是用普通的建材來建造的;縱然設計出別具風格的形式來,也不能完全擺脫掉結構的基本原理。所以,任何一篇作品,不可能字字創新,句句突出,就算完全是自己設想的,但是,設想的源流,還是來自於某個觀念,或是傳遞自己和他的經驗。因此,無論你採擷的資源是出於自己的經驗,或別人的,在創作過程中,“採擷資源”仍是屬於不可缺少的歷程。
或許,我們對於“資源”這兩個字也有誤解,它不僅包括了已出版的參考書籍,還含蓋了各人的經驗,運用自己豐富的想像力,也包括實地的採訪,和專業知識,檔案,以及平時搜集的有關資料……這些都是在我們寫作時,值得參考的資源寶庫。
其實,採擷資源的意義,就相當媽媽上菜場買菜,當媽媽選購了一籃的菜回來,這籃菜並不等於創作,需要經過媽媽精心的搭配,特殊的調味才能燒成一桌豐盛可口開胃的菜肴。寫作也是如此,當我們採擷到有關的資料,不能光把所有資料拼湊成文,而要先經過選擇,處理後,最重要的是要經過化學變化,才能成爲自己的一篇作品。讓品嘗的人,覺得夠味,新穎,絕妙,而露不出一點有引用別人資料的痕迹。卻不是讓人有“天下文章一大抄”之歎!
如果我們想寫一個小螞蟻的童話故事,雖然是“童話”,仍然不能不依據螞蟻的生活習性,有關螞蟻的常識,來編寫,因此,我們必需搜集有關昆蟲的知識、專書、圖片,或訪問研究昆蟲的專家們,又或是去參觀昆蟲展覽;更有的人,天天找有螞蟻的地方去實地觀察,作紀錄,或拍攝螞蟻的真實生活傳真影片……這都是採擷資源的途徑;有的人,平日就有搜集資料的習慣,把資料建立成資料卡,有人把報章雜誌上的專門知識剪貼成冊;如今科技發達,把平日有意義的新聞、自然科學……錄進卡帶中,已是普遍現象,尤其現在已進入電腦資訊的時代,不久的將來,當我們需要那方面的完整資料,我們或許不必再四處奔波打聽,只需在家按按電紐,就可以採擷到我們需要的全部資料了。
當我們有了寫作的靈感後,往往是迫不及待的提筆疾書起來,可是寫了幾行,就又寫不下去,所以,如果有豐富的寫作資料,才能推動寫作增添全文的深度與廣度。
當我們應用資料時,切記不是照單全收,也不是食而不化,而是得把資料過濾,融會貫通後,一無痕迹的成爲自己作品的一部分。
編序 E-d2
詩畫贊
光憑靈感寫成文
內容貧乏難動人
採擷資源是根本
如何採擷有學問。
經驗、回憶、採訪、記錄……方法多
不能樣樣都用要選擇
引用資料
傳授知識
總得
過濾、澄清、
融會貫通
天衣無縫
切記 切記
不寫天下二等文
勿當地上文抄公
第五部
文思泉湧
編序 E-d3
醞釀期
采 擷 資
源
一、採擷資料的重要性
任何一篇文章,不可能不用到過去人的體驗,或一種專門的知識;也常常會需要用別人的感情來填實自己的作品。所以,參考別人的作品或應用已有的專門知識是寫作前應有的基本態度,但並不意味著抄襲或炒冷飯,仍應保有力求創新與突破的意念來從事寫作。
二、資料的源流:
1.自己的體驗——從自己過去原有的體驗中去採擷所需的材料。
2.中外文學名著——可學習作品中的寫作技巧和動人情節、專有知識。
3.工具書——如字典、成語、破音字、修辭之類不可少,可以幫助潤飾與尋字的工夫。
4.知識文庫——如百科全書之類,可以從中獲得專有的知識。
5.採訪——百聞不如一見,作品中不足部分可親自採訪。
6.剪報——平時分類剪報,是寫作最佳資源。
7.日記雜記——過去的生活體驗,以及求知時所記的杞記。
8.資料卡——平時所建立的資料卡,可以派上用場。
9.傳授——向專家學者或機關團體傳授新知,圖書館,資料室吸取資料;聽名家演講擷取精華。
三、採擷的技巧:
1.不必全部採用,提取其中一部分,或是汲取精神。
2.把所有資料分類歸納成要點備用。
3.引用別人資料,只是補充自己的不足,仍應以自己的體驗爲全文的支柱。
4.不能讓人批評是天下文章一大抄,要引用得自然且能融會貫通,天衣無縫。
5.論文的撰寫,必須注明引用參考的書目,並受誰指導也應列名,以表示尊敬之意。
·我的補充·
自我訓練
編序 E-d4
舉一反三的自我訓練方法
(四)
採擷資源
一、專門的知識採擷:
1.請到圖書館找一找醫學的書,從中摘錄下有關傷寒的病理知識——因爲要寫一個得傷寒病患人的一生奮鬥故事。
2.請去股票市場看看,瞭解一下玩股票的人,在股票市場見漲見跌時的表情和心情的轉變,並學習一下市場中的專門術語——爲的是要寫一個玩股票人的下場。(自己原無此經驗,也沒這知識。)
二、建立母子題庫:
1.把自己生活分成幾大母題,以每一母題,寫出自己有能力有經驗的一些題目來備用。
2.隨時增加題目,並分類放在幾個盒子裏,隨時可以增加題目,並且一看題目便能知道自己要寫什麽?要採擷那些資料?
三、再創作:
1.把一篇日記,重新以它的大綱,或大意,寫一篇小說。
2.把一篇颱風報導的新聞,改編成一篇小說或劇本。
四、聊天的資料:
1.把今天聊天的內容記進資料卡,或製作錄音帶備用。
2.把別人的感情世界移植到自己正在耕耘的作品裏,使作品更有力、更生動、又感人。
·及時提醒·
一個憑空自建的“屋子”,往往令人懷疑它的牢靠,不敢去住。因此,參考別人的,文中有別人的一點影子或愛心,感覺就不同,所以,寫作的人搜集資料是必需的,可以採擷後備用,並不是一定要應用,瞭解了已有的資料,才能找到自己要突破的路,更能融會貫通的運用在自己作品中。
目前“橫”的資料發展很迅速,而“縱”的發展很緩慢,我們往往又沒有把自己搜集的資源好好的分類、陳列,以致雖有很多資訊,卻無法運用,不久將來,必有中文的寫作資訊磁碟片發行,那就是“縱”的資料統整。何不從我們開始?
▲請及時聯讀——
B創作能源
·我的創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