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第四卷
回到生命的本源
< 藍梅的敘述 > 我與我的親人
1987年的秋天, 從母親返鄉省親回來後的生動敘述, 激發了我也想回鄉認親的激情!
現在大陸雖然已經開放了, 1988 年的春天我也退出第一線的教育崗位, 生命得到了時間與空間的伸展與釋放; 而我卻日日夜夜守在<妙有居>裡專注的與古代哲人為伍! 直到六四引來了巨大的浪潮! 讓我也猶豫該不該踏出回鄉認親的腳步!? 尤其我心中繫掛著的是祖國的教育與文化歷經過文化大革命的各種運動, 已破壞到怎樣的地步了呢?
我是不是應該藉著回鄉之便, 用心觀察當地的教育現況才是呢 ?! 如能有機會為祖國的教育盡一份棉薄之力, 那麼回鄉不就更有意義兼具使命了?! 就在這一轉念之間, 我海闊天空起來, 馬上開始付諸行動; 在1988 年的秋天, 我跟隨母親返回故鄉!
果然, 我見到了上百位的親人; 同樣親耳傾聽到了他們親歷其境的大時代故事; 唯一遺憾的是我最敬愛的叔叔---- 藍辛, 在我尚未回鄉前, 他因肺氣喘而病故了! 。、。
從姨媽和姑媽跟我母親的敘述中, 迫使我想像我的出生, 曾在母親肚子裡就開始過著離鄉背井, 驚險萬狀的逃難生活, 死裡逃生輾轉的逃到了----貴陽, 我就是在如此兵荒馬薍中誕生的! 出生前與出生後因生活在戰亂與逃難的生活中, 孕育了我<梅>的天性! 其實在娘胎裡就已背負了這樣的期許, 從小到老; 先從中國大後方背回到老家; 又從老家地遷往台灣, 在台灣度過了近半個世紀之久!然後又來到極度寒冷的異國。
這種不畏寒冷與北風的侵擊; 那股越冷越開花, 堅忍不拔的風骨, 一直隨著我名字墊在心底; 至今這種不屈不撓、 越冷越開花的精神仍時時扶持著我! 每逢生命遇到寒風冰雪之心境, 梅, 這個名字就在我心中產生無比的耐寒、 堅毅、 不屈、 挺拔的力量。
在隨母尋根的期間, 親人又再度領我與母親從上海探親, 探到常州 南京 杭州 這一聯串與阿姨 舅舅 叔叔 姑姑 表姐 表妹 表哥 表弟 堂哥 堂姐……們團聚! 跟許多從未見過面的表弟、 表妹們相認, 在在的讓我激情萬狀! 回鄉尋根期間, 兩個家族的歷史, 祖先們的源流, 從姑媽的口中流瀉出來, 我記住了每一個親人刻骨銘心的故事!
我盡心盡力的傾聽著每個親人的心聲, 為了要深入的認識他們! 想探勘到每個心靈的最深處去與他們交往; 我也極力的想讓親人理解我跟隨父母這些年在海外思念親人的心情, 諸多的戀鄉情結就在一次次的溝通中化解開來, 我熱愛著與我父母有著血緣關係的每一個親人, 我因與他們有了交流, 傾聽著親人們迷失在大時代裡的故事, 心中不再感覺落寞與孤單了! 興奮之情, 感受之深, 消解了四十年化不開的鄉愁, 我激情的想擁抱他們! 有一股想與他們永遠生活在一起不再分離的激情!
同樣的, 我也跟我的親人們回憶著抗戰勝利後回鄉的情景 ; 猶記得父親擔心走長江三峽的危險, 為了安全保命回老家,選擇了陸路返鄉; 父親帶領幾家鄰人一同坐在一輛大卡車的行李堆上, 開始了集體的返鄉行; 同樣要穿過萬水千山, 也歷經了重重危難, 終於投進了常州老家----戚墅堰的懷抱, 聽見了親切又熟悉的鄉音, 那年我才七歲!
如今回想老家的景物人事, 腦海的記憶已很模糊, 似乎已離我很遙遠了,我猶記得在我父親要帶我們又要遠行到台灣去, 非得離開老家的那個有霧的清晨, 我仍清晰的記得奶奶抱著四歲的弟弟白兒, 牽著我的小手, 口裡喊著:天兒啊! 天兒啊! 小心看著前面的路哇!……她送我們一家人去趕火車的場景, 始終難以從記憶裡抹去! 尤其奶奶的一張奮進不屈的臉兒, 一直刻印在我的心版上, 讓我此生都不可能忘懷; 家鄉的拱橋, 水堰上來來往往運貨的竹筏! 撐筏人在水上的吆喝之聲彷彿猶在耳際! 誰也未料想到自從那日登上火車之後,我們就從此與奶奶兩岸相望! 直到今天!
水患姻緣
一路上, 我傾聽著姑媽跟我講早已被親人們淡忘了的家族軼事! 姑媽天生可是個說故事的高手啊---------
姑媽對我說: 早在100年前, 在常州鄰縣常熟地方有一個巧手木匠, 他名叫藍冰融, 他的手藝很受地方上人的青睬! 誰家要作甚麼家具或是房屋有何缺損? 出了甚麼難題? 他都會幫忙想出辦法來解決! 所以他的名氣從常熟一直傳到了常州!。
有一年, 他到常州來作工程, 正巧遇上了水患, 許多房屋、傢俱都受到了浸水的破損, 於是家家迫切需要巧匠幫忙, 在妳爺爺所包的工程當中, 有一對寡母獨女家的災情特別慘重, 所以他被請進這個家裡來幫忙替她們重整家園, 這個娘把一切都看在眼裡, 對這個極會動腦筋解決家中問題的巧木匠非常的贊賞, 覺得他真是個能幫著家解決問題的男子漢! 這個巧木匠肯定可以給自己的女兒李巧寶帶來幸福。於是這個娘中意了這個巧木匠, 非常樂意把女兒許配給他。
可是她的獨生女兒巧寶執意不肯; 她嫌棄這個木匠沒有文化, 不修邊幅, 不懂禮數; 一定沒有好的出生, 絕不是自己心中所期盼的讀書人! 可是她的娘卻非要她嫁給這個巧木匠不可, 見她不順從就拿起掃帚要打她, 當年人們習慣受父母之命的傳統束縛, 一個女人家根本沒有反對父母的權利, 婚姻更是不能自我做主, 無論如何是不能違抗父母之命的, 就這樣這個巧匠師傅和一心嚮往嫁一個讀書人的巧寶定了終身, 三十年後, 他們都成了妳的爺爺和奶奶! “ 啊!? 這是一個值得傳延下來的家族故事啊! 原來我的爺爺和奶奶的姻緣有這一段軼事!
幸虧姑媽跟我言傳了這個藍氏家族的故事! 讓我更深入的知道我的根, 是從那裡移植而延續下來的! 這樣說我真正的老家應該是常熟呢! 尤其當我聽到爺爺奶奶不同的特質!
使我頓悟出我和我的兒女們的問題了! 原來祖父特別有創意的性格正是我們家族的特色, 我自己以及我的兒女跟我爺爺奶奶有著極密切的關係啊! 這是家族基因的遺傳啊!
這可是我回鄉尋根後的最大發現與收穫之一! 姑媽見我如此的認真跟她問長問短, 就開始像瀑布一般淵遠流長源源不斷的繼續跟我傳述著:
祖父的性格特質 姑媽的臉兒此刻浮出了少女時代的那股純真的表情, 她繼續的向我敘說着:
妳爺爺從此在常州戚墅堰成家立業! 就再也沒見他回過常熟; 妳爺爺的生活一向流浪漂泊慣了! 當然不願受到婚姻的任何的約束, 更不願受傳統與禮教束縛; 所以妳的爺爺總是不顧妳祖母的感覺! 我行我素; 但是你爺爺的腦子特別好! 天天想著的是如何設計新的東西! 好比妳的爺爺曾經設計過能折疊起來的竹躺椅, 用它在夏天的屋外納涼, 非常暇意; 當他下田幫著妳奶奶耕種的時候, 他會設計一種踩水的水車, 能把乾旱的田經水車踩水讓旱田變成了水田! 節省了挑水灌田的體力; 諸如此類的設計不勝枚舉! 但是他整天滿腦子就想發明東西! 總忘記了身邊的人事物, 忘了家中缺油正等著他出外賺的錢去買米買油下鍋呢! 而他卻視如無睹的把錢全花在研究發明的這類事情上! 總讓妳奶奶生氣! 而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
更奇怪的是妳爺爺還懂得將自已設計的東西拿去專利局申請專利! 在那個時代很少人知道甚麼是專利的, 但是妳爺爺失望了, 因為在他設計出這些絕活之前, 已先有人登記了相同的專利……”
啊! 我親愛的姑姑啊! 我從您說的這些軼事中, 更讓我明白了我們爺爺奶奶全然是兩種不同的性格特質! 這兩種特質始終都再我們家族中繁延着; 是家族的一種獨特的創造思考特質! 我深深的感覺到這兩種完全不同的特質一直在影響著後代親人! 我從我爹爹叔叔跟姑媽您的身上都能看到這個特質; 同時我也在諸多的兄弟及堂姊妹表兄弟中看到這兩種特質的衝突; 尤其是宏宏他幾乎是爺爺的再版啊!
我用現在人的新知來理解我的爺爺, 他應是個標準的, 不按排理出牌, 右腦極發達, 且具有豐富的想像力與創造力的巧木匠! 他雖然做的事是屬木匠的工作! 但他不自覺的已走在 <創造者>或 <發明家> 的特質上了! 遺憾的是我們左腦較發達的奶奶! 受到傳統思想的局限, 當時的她只有一肚子的委屈; 怎能理解到我的爺爺呢! 怎能接受爺爺的那種出格之想與怪異的行為呢? 站在現實生活上看, 我的爺爺的諸多行為是會讓奶奶失望的, 在諸多的失望中, 奶奶只好把希望寄託在自己的下一代, 期待兒女們都能創建一個-----<書香門第>之家的家風了!
而現在我再倒回來看我們的整個家族! 祖父母的特質一直都在支配著他們的下一代命運啊!
祖母她是一個極度傳統又堅持的人! 因此獨自留守家鄉過的是最艱難困苦的孤獨農婦生活! 直到無法抗拒大時代的洪流! 無棺無墎無牌無位的葬身在老家附近荒蕪了的鄉野田間, 親人們都往大城市去發展了!而逢年過節無親人爲她祭掃! 母親幾度的返鄉! 將已故的爺爺奶奶; 外公外婆和我的小舅舅, 都讓他們有了牌, 有了位! 撿骨後, 將先人們一一歸隱在常州的和戚墅堰的鳳凰山簏!
我曾在老家土屋外徘徊! 我在田野間憑弔過祖母的心靈! 捕捉著父親童年穿梭在田野裡畫畫寫生的諸多影子!以及想像他當年學畫的那種艱辛歷程! 再想起我一直跟隨父母親流離顛沛的孤立在他鄉異島上已建立起自己的家園, 我總叩問自己, 我還會有決心與勇氣放棄已有的一切回歸鄉里來重建家園嗎?
父親的心結
從姑媽的口中, 聽到了父親當年學畫畫的故事:
父親當年在家鄉熱衷畫畫的諸多軼事, 讓我明白了在我們幼年的時候, 父親為何跟我們三個兄妹一再的耳提面命, 要我們------不可以喜歡唱歌! 不准我們------喜歡畫畫! 他總說: “您們喜歡這些, 將來就會餓死街頭! “
然而我們三兄妹從小就喜歡唱歌; 更喜歡畫畫! 這種擋不住的天份時時在生活中流露出來! 關也關不住, 禁也禁不了啊! 這可讓父母苦惱與擔心了, 這都是因為自己受到了慘痛的教訓, 父親總是對我們說:
”我在艱苦的抗戰時期能存活下來, 養活一家人的生活, 那都因為我有一副創意的頭腦! 能在窮途末路的時候柳暗花明的轉換了職業, 要不然很可能我們一家人都會餓死街頭了! ”
父親雖然說的有道理, 藝術不能當飯吃, 能靠藝術吃飯的人; 創作出來的作品很難被列為純藝術! 但是他可能還不知道他的創意以及能夠在這樣動亂的大時代裡存活下來! 而且幸運的來到台灣, 又能夠有一份穩定的工作, 我明白這些都還是遺傳了祖父的特質, 他總習慣性的不按牌理出牌去解決身邊的所有問題! 這就是藍氏家族裡每個子孫都會表露出來的最大特質! 很遺憾的是父親生前沒有回到自己的老家! 而我有幸能夠從所有的親人中發現了共同的特質
尤其姑媽生有八個兒女! 1966年也都是從動亂的大時代中, 一個個磨厲過來的! 他們個個被磨得都像鋼鑽一樣, 自從全家人有了海外關係之後, 被打成黑五類的反右派; 屬於反革命的壞份子, 原來知識份子的表弟表妹, 沒人敢嫁; 沒人敢娶; 有的被插隊落戶到陌生的農村; 有的下放到農村去繡地球! 有的派往冰天雪地的黑龍江邊去砍森林; 挖煤礦! 有的卻因自己含有書卷氣又有海外關係被打成牛鬼蛇神永不得翻身!
我的表妹表弟們! 我的表哥表姐, 我的堂哥 堂嫂都不能倖免於這場人生的大煉獄之中吃盡了苦頭! 而我的大表哥最有文化氣質, 卻被下放到西北去教書, 遇到三年自然災害時期, 天天吃沒有油水的菜! 幾乎無法生存下去! 最終也頂了過來! 我的二表妹如意被下放到偏遠農村去當醫師 , 自己有孕在身沒有營養, 天天啃的是發霉的饅頭!
在當時就已經算是很幸運的了! 後來他生的兒子小寒, 卻是家族中頂尖的青年! 在南京的小阿姨有四個兒子! 三個都當過無知的紅衛兵! 在他們無比懺悔的跟我說起他們當年挨家挨戶的去蒐人家家裡的所有鐵器! 和含有鐵的骨董拿去獻給國家做土法煉鋼的犧牲品! 卻不知道這些都是自古以來有價值的文化產物, 所以現在要想在中國很難看見或想擁有一件用鐵製的骨董, 真如鳳毛麟爪相當困難! 因為當年都拿去土法煉鋼啦!
說到這裡想起姑媽的一些難忘的往事! 她說: “ 在文化大革命的期間, 家家都要寫大字報去批鬥別人,你不鬥別人!別人就要來貼大字報批鬥你! 姑媽為了保自己的家庭與八個子女! 被逼的天天要去批鬥別人! 總以為這樣能保全自家, 沒想到, 批完了別人大家又回轉身來要來批鬥我們家了! 這怎麼得了, 趕緊藏的藏, 燒的燒! 所以我擔心會因照片惹事添是非; 狠心的把以前的老照片都燒了!
這時我發現我身邊還留有一片如意的金鎖片, 啊呀! 這是金的不能燒啊! 怎麼辦? 萬一被抄到還了得! 這時我心急生智, 想出了一個辦法, 我用墨汁把整個如意金鎖片的兩面塗黑了! 然後用紅筆在鎖片的兩面都寫著: 毛主席萬歲! 看看誰還敢動我的金鎖片? 結果那些抄家人誰也不敢碰這個鎖片, 這才保留了下來! 看! 我的姑媽是不是也是個會動腦筋的人呢! 再說我的志芳大阿姨! 從他的口述中, 我的姨丈因為對那時代的不滿! 貼了許多大字報! 最後闖了禍被抓進了牢裡! 姨媽當時領導一個小學校, 是個模範校長! 受到大家的愛戴! 五個孩子都還要靠她生活! 怎麼辦? 只有一個辦法跟姨丈馬上離婚! 劃清界線! 就這樣一家人存活下來! 這種無奈與悲痛連自己的親人都未必能理解啊!
舊夢重溫 五十年前舊地 萬千往事縈懷 離亂飄蕩海外 歷盡艱辛尋來
回老家最讓我感覺震撼不已又極不可思議的有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我跟隨大阿姨、 小阿姨以及母親走進了父親當年偷 看大阿姨上課的覓渡橋小學去參觀; 首先經過校門口, 我們讓母親重溫一次父親當年初次看見母親的那根電線杆! 可以讓她老人家好好的舊夢重溫感受一番! 我見母親確實是相當激動的! 不但如此! 母親上次回來, 就已尋齊了電話局裏的幾位同事, 而母親在臺灣的一個婚禮上聽到了很熟悉的聲音而認出了她二三十年未曾見過面的工作夥伴王阿姨!後來從王阿姨那知道到臺灣去的連我媽在內竟然有四位之多呢!
清瘦的老校長手裏捧著一本名冊, 他讓我們從名冊中尋找父親的名字, 我們翻呀翻呀! 啊哈! 找到了! 藍寒光! 跟阿姨是 1936年同年進覓渡橋小學的! 是這個! 是藍寒光! 當年家父就叫----寒光的! 寒光照鐵衣呀! 父親先前叫寒光 , 後來改名叫鐵衣啊!
下課鐘聲響了! 個個系著紅領巾的小學生在操場上玩耍; 我看見一張張活潑可愛的笑臉盯著我們打著招呼, 這是做課間操的時間, 我也跟著做起來! 她們笑著看著我們! 我也笑嘻嘻的回看著孩子們!
我們用這樣的回鄉尋根方式尋根, 恐怕世上少有了! 這是多麼有意思又動人的一幕呢? 我真的非常吃驚老校長手中的名冊上竟然真能亮出我父親和大阿姨的名字來! 尤其這本名冊竟然能一直保存到現在! 真是不可思議呀! 其實我母親跟小阿姨當年也曾是這小學校的校友啊! 相信她們三姊妹今日攜手來到這裏重溫舊夢! 更是感觸良多了!
這是第一件永遠留在記憶中的事! 當這份激情與震撼正要跨出校門的門檻之際! 我猛然一抬頭發現校門口的左側屋簷上系掛著一長條紅布條, 上面寫著:
< 瞿秋白先生90冥誕書畫展 >
一個文化人的命運
**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瞿秋白 **
當這份激情隨著腳步正要跨出校門的門檻! 我猛然一抬頭發現校門口左側屋簷上掛著一長條紅布條, 上面寫著:
< 全國計念瞿秋白先生90冥誕書畫展與學術研討會在常州召開 >
瞿秋白? 他不是文學家嗎? 他的故事, 他的自白書(多餘的話), 以前在教科書上讀到過的哦!? 原來他住在這裏? 原來他的家就在覓渡橋小學隔壁? 我只要一瞧見<書畫展><研討會>這類的字, 我就會像被強力的吸鐵搬給吸引了過去, 自然我一個人無比好奇的進去了!
這裏確實就是瞿秋白的家, 在進門處正展出他的全套的紀念文集, 他不但是個文學家; 當年好像還曾是黨內的最高層政治領袖吧?! 他跟魯迅應該是好朋友吧?! 他們當年都應該是國內罕有的愛國文化人吧?! 可惜啊! 他英年早逝了; 我一時想買下他的全套文集! 經說明才知需要預約! 目前還只出了幾本, 其他的正在排印之中! 我因襲帶或郵寄都不方便; 於是我只得買了他的幾本遺著: 瞿秋白文集
我買了這四本書想帶回去好好的認識這麼一位元中國早期的文化人! 願意去理解他的生平以及他的文學作品和他從政後的內心世界!
一份恩情萬世流芳
你們好!接到來信,照片和梅梅的大作,謝謝。
去年10月中旬你們來杭,我的身體是最健旺最有活力的季節,尤其能看到你們母女雙雙來杭探親,內心的安慰與激動,令人振奮,亦可以說是我一生來最痛快的遭遇之一,在我們鬱家家史上是破天荒的突擊事蹟,可以榮宗耀祖,可以為鬱家兒女的榜樣,歸根結底就是沒有忘本,而達到尋根的目的。
郁艾孫上 1990-2-3日
親情滿心懷 從小在父母親的口述中, 已得知家鄉的一些親人的點滴瑣碎之故事, 但是一切都仍是模糊的! 他們兩老在老家住的時間極短, 尤其對我爺爺奶奶; 以及我的公公與外婆的家族故事! 可以說很少敘述! 所幸當我返鄉時! 父親的四兄妹中還倖存了小姑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