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孤獨

陸達誠

 

文字是表達系統的符號之一。作者通過文字來表達自己的情意,表達自己對內外世界的領會。

既然是表達符號,當然不是無的放矢,不應改為空穴來聲,它像語言樣一樣,是有指向的。寫文字都有希望有人讀,有人感受,有人共鳴;就是說,巴不得文字二端 ~ 作者和讀者 ~ 都是有心人,巴不得文字能同語言一樣能發揮雙向的運作,讓作者也能夠變成品評自己文章的 文字的讀者。

然而這樣的可能性少之又少,偶然有之而能寫得入木,能觸動讀者的更是罕見。因此從事文字製作者似乎注定要忍受孤獨。

言語也是表達系統的符號,他卻比文字幸運得多。言語一般說來都是當場的,直接的, 講者和聽者處在同一個時空間之中。聽者在聽時不單解單意,並且直接者的心靈碰觸到讀者的心靈和情緒。在言語中, 意義尚未接受抽象的厄運,他與活潑的生命尚結合在一起,這是文字的原始狀態,不是客觀性的,也沒有冷漠感。

文字與語言不同。作者構思與運筆之 際,讀者不在他的前面,他不認識他這位未來的讀者,可是他卻應該把自己內心最深刻的最美好的一份,公諸於這些陌生人,似乎他們已是他們的朋友。作者用來表達自己意念的符號都是現成的。有時候,這些符號並不能配合他的思想,所以作者常有辭不達意的感受。文字是傳統的創造,不是個人的創造。

如何通過這些具有客觀的普遍性的符號, 來表達最屬於個人的情緒和觀念呢?這真是一套既難的學問; 作者必須能熟悉文字的本質,才能活用文字,使自己的思想通過文字取得客觀的形式,終能夠超越時空的限制,而成為人類文化的瑰寶。

作者在消融經驗與文字之刻,他在努力尋找的是表達自己的有效方法,然而他努力的結果,並不保証他會與他的讀者溝通。一般而論,作者極少認識讀者; 他不知道誰會讀他的文章,不知道有多少人會讀,讀後而感動,甚至於震撼。作者一旦交出自己的文章,就像把紙鳶放手一樣,任紙鳶遠飛高翔,永不回來。如此說來,每篇文章都是作者白白的自我贈與,不求回饋,他所發的聲音真可為< 空穴之聲>。

當然,好的文章是會有反應的,但是這樣的情形實在太少了。作者聽到讀者的迴響,簡直視之為稀世的珍品,意外的驚喜。

因為受開卷得益之惠,而能夠通過各種管道,向作者表示感忱的人,實在太少了,這樣就使作者喪失了無數次喜悅的機會。在我們這個時代,沒有符號的心波的傳遞效果還是很低微的。所以我們可以說,大概而論,作者是很孤獨的。

然而作者並不以為然,他還是要寫,還是要表達,還要用文字把鬱結於心頭的概念, 形誌於外。這時候,作者寫文章不再要求溝通,而是為了表達一份真知和真情,表達完成了,撰寫的目的也完成了。

作者在這種情形中變成了< 真理的工具 >,真理 通過他的思想,情感及對文字的素養來表現自己,這是真理尋求客觀性的自我呈現的一環,是真理自己要與廣大的讀者溝通, 而先與某一個作者溝通的。真理是主角,作者是配角。配角讓位與主角時,才不會發生錯誤。作品注定要超越作者而屬於文化。

作者在交出作品時也交出了作品所有權人,對此不加以過問。這讓真理的內容本身與讀者交流,自己是隱退到幕後,成為不出面的 < 無名氏 >

當真理找到這樣一位有識之士的時候,文字就會透過後者的筆觸,一次又一次地讓他描繪自己。作者實在不孤獨,因為真理與他同在,他在流瀉真理。

最後晚餐時,耶穌拿著餅說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

" 這就是我的身體,將為眾人而犧牲,你們大家拿去吃吧!"

當我們拿起作品來品嚐,來餵養自己心靈的時刻,請勿忘對文學工作者懷一顆感恩的心 情。

讀者的回音

 

一聲 < 喂 > 乾坤現

 

有時給人打電話,鈴聲響亮後,有人接 起,傳來一聲的溫柔甜蜜的< 喂 >,叫人聽得銷魂。

本來打這通電話是為了處理一件公事,現在它多少變成了一個私人 性的電話。那聲< 喂 >中透露了無限的期盼和深情,雖然對方尚未知曉來電者為何人。

咳! 對不起,真教他委 曲,因為我不是他的他( 她 ),怎麼辦呢?我又不能不報名送姓,說明自己是誰。唯一的良策是使自己的聲音變得柔和一些,並使談話的內容多具些人情味,使對方不受傷害。可是,天哪!我不是他的他 ( 她 ),我無法彌補那份缺失 ,對對方的挫折感無能為力,只能心中暗暗的祝福她幸福愉快,順利如意。

一聲< 喂 >乾坤現。鈴聲響了,不知來者是誰,拿起聽筒第一聲< 喂 >實在是一個人對整個外在世界的總符號。在這聲喂中,個人心中之有所求 , 有所親 、有所仇,有所厭,有所拒,在在的暴露無遺。一聲不設防的< 喂 >也顯出了自己的全部的人格,先天和後天的素養,聰慧,意志力、情緒的收斂、內向或開放、成熟度......

當然聲音也能像面孔一樣套上面具,尤其是年事稍長、閱歷豐富的人士;然而套上面具 的聲音還是表現了那個面具。有意的溫柔高雅與發自內心的喜樂; 實不可同日而語。有的人第一 聲 < 喂 >是那麼的短促,那麼平白、那麼中立、那麼保留,似乎在等待對方吐露真名,而後才採取情緒反應。這種人精明練達; 機智世故; 更不肯吃虧,不肯浪費自己的情感,也可以說他上了面具。但這副面具立即可以卸下,只要聽到對方是誰。

其實,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世界,有公開的和私人的關係網。其中某些人與自己目前的情景特別有關,不論是正面的或是負面的。

在戀愛中的情侶,每一通電話,都是焦切可待的那個他( 她 ),所以那聲< 喂 >中的甜蜜情意, 也不可避免的論到別人的耳底,有時叫人相噹當難堪。

另一種是被圍在困境中的人。對他來說,每一通電話,都好像來向他討債,要挖掉他的金錢和時間,因此那聲< 喂 > 足以嚇到與此無關的對方。等到他發現不妙時,來不及了,那份粗糙甚至於無理的< 喂 >已記錄在別人的耳膜上,再也擦 不掉了。

至少從這聲< 喂 > 中,你了解了這位先生內心的苦衷,這是在平日擅自矯飾的情形下覺察不到的,然而可以對他有另一面的了解,或能寄予更深的同情。 太久沒有愛的滋潤,沒有意外的喜悅,沒有對友人的期盼,我們的情感就會萎縮,變成乾剝、冷漠。電話來往變成無比的煩惱。但是,這一條管道對人生實在太重要了,他不但可以縮短距離,節省時間,還可以使自己對自己和別人的真正感受增加的了解。

一聲< 喂 >乾坤現!它使我們聽出 對方的隱傷,而用適當的回聲來提供愛心的治療和服務服務。這份工作不該是張老師和生命線的專利,而使一切有心人都可以作的:都應該做的。

 

請您即時聯讀 @< 媽! 妳的電話! > @

 

@ 品茗之後 @

請寫下您的觸動 感覺 想法 疑問 聯想 與心得 建議 作相互分享交流

::::::::::::::::::::::::::::::::::::::請按一下留言或分享:::::::::::::::::::::::::::::::::::::